客户姓名:YXY同学
院校背景:美本
本科专业:数学&统计
申请成绩:GPA :3.9,GRE:323,TOEFL Waiver
项目和科研经历:(1) undergraduate research program
(2) algorithm算法研究经历一段
录取结果:芝加哥大学TTIC,PhD in Machine Learning(计算机博士全奖),奖学金:$60504/年
服务团队:孙革洪(项目负责人),杨俊尧(文书顾问),黄敬(网申顾问),王硕(咨询顾问)
申请难度分析:
这份申请的难度有2个:第一、是本科生申PHD的共同弱点,也是美本的学生的弱点,就是匹配研究领域的科研经历的深度不够。第二、计算机的PHD全奖不是一般的难,如果不能找到“有钱”的research area(研究领域),再牛的人也可能落空。
科研经历怎么解决?
为什么说这是美本学生的弱点呢?大家都知道,在大陆最顶尖大学,你一学期学个8门10门的课程不算什么,平常的workload(学习任务)没有那么重,基本上考试前专注一些,考个高分儿也没那么难。还有,大陆的学生,只要有机会混到Group里面去,我都有能力帮客户organize出一份看起来非常匹配的研究经历。我厉害是一方面(不太谦虚,请先别拍砖。。。),更厉害的是中国大学里“互帮互助”的传统,打杂儿的也可以谈研究经历嘛。还有一点,就是中国的导师基本不做推荐,都转给学生自己做,打好几十年前就是这样,我拿着推荐信满世界找导师签字,导师一个儿也没改(当然那时候我导师是学俄语出身。。。)。这传统一直保留至今,这样就有助于我以导师的口吻和我organize出的科研经历相呼应了。这里多说两句:这可不是cheating,更不是fraudulence, 我是觉得剧组里的剧务也能对拍电影儿产生想法,将来也有机会成为大导演。
但对于一个习惯于拿A的美本学生来说,一学期4-5门课程,基本上就快没睡觉时间了,更何况做“科研”了,那就是做梦。其次,美本的导师不会允许学生自己做推荐,再忙再累,美帝的学术大牛们都会亲自完成一个个繁杂的“网推”。因此,即便你混到GROUP里去,打杂儿的依然是打杂儿的。我这个客户对于美国PHD全奖之向往,就如同我做留学一样执着。大三上学期找我咨询后,我当时就提出来她可能的申请劣势,也提了很多解决方案。当然,我提什么方案,如果学生不努力,不坚持,都是白搭。大三的SUMMER,顶着考G的巨大压力,冒着女生不睡觉可能很容易衰老的风险,Y同学开启了科研经历之路。现在回想起来,我们讨论那些项目的过往还历历在目。这同学的毅力让我想起来一句话,这世界上有三种人,男人,女人,女博士。。。。我绝对认为这是对女博士独有特质的赞美!
PHD的研究领域有多重要?
说到这个,我非得吐糟一下,我虽然学了不少专业,做留学也做了小20年了,但只有做PHD全奖的申请,让我觉得有存在感。像那些特别传统的研究领域,类似计算机,机械,电子,物理,化学,材料等等,这些我都不惜的提了,这些对我来说,就是弱爆了。。。。现在,我的脑海顿时浮现一个又一个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科研领域的名词:鼠李糖脂、等离子物理、无头精子、水声工程、猪和反刍动物、农业机械、害虫、糖尿病、 NLP、ML、quantum dot、。。。。。我能一口气说5分钟不带重样儿的。
为什么说研究领域重要呢?因为PHD的核心是要对导师的科研有贡献,要承担实质的科研任务。客观的讲,有的研究领域全美国所有学校加起来可能不到100个教授(当然每个教授又带着一小拨儿人)在研究,这样窄的研究注定决定了申请难度非常高;也有的研究领域范围非常广,但能提供funding的机会非常少。因此,在申请人锁定一个研究领域的时候,我认为至少需要满足下面三个条件:
第一、研究领域要有“钱景”: 即有funding的机会。这通常在那些比较前沿的领域中,而不是研究了几十年都研究个底儿掉的领域;
第二、你要有资源和平台在这个研究领域获取项目和科研经历 :有的研究领域确实非常好,但你选择了后,发现你的大学,导师,身边的人,几乎没人干这个,你获取不了相关的研究经历,这是不行的
第三、你要具备从事这个研究领域的学术背景:比如,你觉得纳米材料太好了,太厉害了,太有钱了,但你本科的专业和课程几乎不涉及这方面的东西,你是没有可能申请的。
计算机下面研究领域简直是太多了,自打有CS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围绕着这些研究领域做各种研究。但machine learning(AI 人工智能下的机器学习方向)是其中一个非常热门、并且有钱、并且我这个客户又具备相当的学术背景。这里不讨论阿尔法狗如何让李世石颜面扫地的了,但从这个GOOGLE的人机大战中,就可以看到ML的研究前景。
申请经历一波三折
说“三折”算少的吧我觉得。我经历过各种奇葩申请的故事,这都见怪不怪了,但难的是让客户也像我一样“心静如水”(其实我睡不着的时候,也不会和客户讲。。。)。这里我一点儿都不想说怎么写文书,怎么套磁,怎么写推荐这些在我看来是偏技术的活儿,这些我和我的团队成员都太擅长了。这里就谈一个,面试的准备。这一定是个斗智斗勇的过程。
我这个客户最早拿面试,应该是在11月份了,最后一个面试是第二年的2月份,中间大大小小的面试拿了不少, 甚至有过campus visit, 跑去和申请大学的教授make appointment,然后当面去discuss。面试是获取全奖的最后一道程序,基本上如果拿到面试机会,我们就必须要锁定这个全奖。因此,面试的准备就显得至关重要。我们有一套“面试秘籍”,这是多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,作为“法宝”之一,当然不能随随便便就拿出来显摆。但有一点可以说,就是不是口语好就面试成功,口语不好就面试失败,传达核心思想是非常重要的。我一个正在RICE读PHD的客户对此一定感受很深。他那口语差的,是我截止到目前为止PHD申请客户中口语最差的,没有之一。我当时恨不得把每个英文单词都用汉字给他注明发音,否则美国人也听不懂他啰嗦什么呢。但最后呢?面试完导师的评语是,“你的口语简直是太差了,但不妨碍我们交流,我要推荐你申请fellowship,今年全院只有一个名额,非你莫属。。。”
总结
每年都总结PHD申请,其实总结的我都恶心了,但如果让我讲每个PHD申请的关键,我能讲出太多故事来。。。。。。欢迎大家加我微信交流:lukesun2013,加的时候注明来意哦